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黑龙江游记 >追忆卜奎老西站贩马人 去齐齐哈尔聆听故事

追忆卜奎老西站贩马人 去齐齐哈尔聆听故事

2021-11-20 16:49:30 来源:第一旅游网
   


        说起卜奎西站,可算是齐齐哈尔的老话了!史载,清初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回族民众就住在齐齐哈尔西南的卜奎村、卜奎驿站附近,后来人们就把回民聚居的区域称作西站。三百多年风雨沧桑,百年古刹——清真寺巍然屹立,见证着曾经的繁盛。

  1921年,韩再臣老人生于卜奎西站回族聚居区,直至2009年去世,享年89岁。从韩老的爷爷阿訇韩桐荣(1841-1924)到韩老的孙子韩毅,韩家五代世居卜奎西站,亲身见证了回族聚居区的历史变迁。

  当年,西站的贩马人远近闻名。韩再臣的父亲韩来春曾参与其中,其岳父米德发(1884-1956年)是西站最大贩马户、“米家老屋”的建造人,内兄米吉山也是出了名的驭马、驯马高手,每次贩马回来都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讲给家人们听。,韩再臣老人将岳父和内兄讲述的贩马经历记录成文。2010年,孙儿韩毅在整理爷爷的物品时,偶然发现了文本,这段珍贵的历史得以钩沉。

  马匹,在西站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清代,在卜奎城了就有了专门的交易市场,称作“驴马市儿”。嘉庆十一年(1806年),人们在清真寺北面建起了关帝庙,也叫做马神庙,庙内供奉文帝、关帝和马神,祈福佑护。

  随着卜奎城商业繁荣,与周边地区贸易往来紧密,对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马匹需求量不断增长。市郊少量饲养的马匹供不应求。当时,只能去蒙古草原的腹地购买当地人马群中的马匹,一路上赶着马群,翻山越岭、涉水渡河、穿过茫茫的林海、趟过泥泞的沼泽、跨过宽阔的嫩江,才能回到家乡卜奎。个中的艰辛,只有西站的贩马人才体会得到!

  贩马交易中,个人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要知晓沿途各个村落部族的不同少数民族的语言。其中,包括达斡尔语、鄂伦春语、满语、一部分俄罗斯语和蒙古各个部落的方言土语;还要熟悉途中所经的山岳、丘陵、河流、沼泽、道路等相关地理环境,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天气与环境的变化情况;马匹的等级、奔跑能力、耐久力、年龄等等,都要一目了然;尤为重要的是,还需懂得各民族的风俗、礼节、规矩等。如见面先要问安——由主人家中的长者,直至最小的家庭成员都要一一问候到。此外,主人家中饲养放牧的牛呀、羊呀、马呀的也都要问平安。要是缺乏礼节,交易也就不好谈了!

  贩马人的身体素质要好。必须具备长途骑马的体能和经验,还得善使套马杆子——好的马倌在套马时必须灵巧而准确的套住马的一只耳朵并斜至喉咙。骑手要利用马一转弯的力量,才可以将马拉倒下来;如果全套在马脖子上或马胸前,会很危险!因为马一受惊力量很大,人力拉不住。如果放开手,生马带杆子进入马群,就会立刻炸群。如不放手,被马拉入群中更加危险……

  百年以前,蒙古草原上放牧的牲畜一眼望不到边儿。马群、羊群都用沟来数、用沟来论。挑选所要买的马匹时,贩马人须请马的主人将马群领到平原地带。买马人随着马群一侧跟行,遇时机插入群中,放过前头一部分马匹,把中间的一部分按所买匹数向旁赶出后,再把余下的挡下,赶入前面的群中。原因在于,前面领头的马匹多数是骑过的成马,年龄较大,而后面挡下的多数是母马和幼马。

  交易完成后,将这些马赶回卜奎是非常艰辛的。先由当地卖马人领上一段路,接着就是昼夜身不离鞍的急赶路程……

  当走过长距离的路程后,人与马都疲倦了,挑选一处水清、草嫩、水草丰美的地方歇息。一般将马群围成了一个大圈,当地人称之为“打盘”,四面安排人照管,安排人烧水做饭,大家就互相交换着吃喝、休息一会。

  草原上,残阳夕照,篝火冉冉、炊烟渺渺,远处湖水涟漪、山峦翠绿,又有微风习习、马嘶耳畔……

  这边,贩马人分散开四处采摘蘑菇、金针、黄花等野菜加入到锅中滚开的沸水里,再将随身携带的羊肉切入锅中,继而将面和好后做成“面疙瘩”入锅,一锅香气四溢的“疙瘩汤”就成了……那厢,跑累了的马儿们将头深深地埋入草丛中啃吃着嫩草,不断的打着响鼻……

  只有夜晚休息时,贩马人才能把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一下!他们会扬起脸、眯起眼睛,心中盘算此行的收入,想念家人。

  经过短暂的休息,又得踏上行程。山路崎岖难行,要一匹马一匹马的赶过去;沼泽地带路径难辨,要以身试险趟过去;一路上,还要严防时隐时现的豺狼和闻风而来的土匪……

  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远眺到了卜奎城,在马群顺利的涉过江到达嫩江东岸时,贩马人才能放下心,舒一口气!

  任务没有结束,把这些没有驯练过的生马逐个带上马笼头,然后再交予买主,往往充满的最困难和危险。这时候,必须要有两名勇猛且有经验、机智并敏捷(当地人称之谓“滑腾”)的好骑手,才能把笼头给马带上,不啻为一场惊险纷呈的“人马角斗”。

  风雨沧桑,马路畅通。西站的贩马人对沿途的风情、民俗、语言、各部落首领及途中山路、水路、大路、小路都一清二楚。兼之西站人处事重情重义,礼貌周到,更练就一身马上的好功夫,深得买主和卖主的信任!久而久之,连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官用马匹和军用马匹也都委托西站的贩马人来购买。卜奎城里出现了马家、米家等远近闻名的贩马大户。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这些西站的贩马人又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将贩马得到的银两和钱财毫不吝啬的花费到清真寺的建造中,使得卜奎清真寺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第二大清真寺,而论起砖雕木刻等装饰的华丽富贵更是绝无仅有。

  在百余年以后的今天,卜奎清真寺已被评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中外游客们不禁为卜奎清真寺的独特的建筑美学、精美的构造布局、华丽的外墙装饰而大声赞叹时,又有几人会想到这里面凝聚着当年艰辛困苦的西站贩马人和卜奎西站穆斯林们的辛勤汗水和美好期盼……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