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陕西游记 >倾听“秦岭与黄河对话”感受丝路起点旅游魅力

倾听“秦岭与黄河对话”感受丝路起点旅游魅力

2021-06-03 14:16:33 来源:第一旅游网
   

  著名学者、、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  

  著名学者、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  

  著名文化学者、首位“新丝路”文化传播大使肖云儒  

  旅游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2015年5月19日,中国腹地,黄河之滨,“史圣”故里,一场以“新丝路·新起点·新旅程”为主题的世纪对话——2015“秦岭与黄河对话”荣耀上映。陕西卫视、凤凰卫视、台湾东森亚洲卫视首次携手电视传播,沿黄多省区广播电台与众多网络现场直播(录播)了这场精彩对话,本次活动精彩地展示了丝路起点陕西的人文美、自然美、文化美和现代美。

  现将对话精彩内容进行整理摘录,以飨读者。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电视机、收音机前的父老乡亲们、海内外正在关注陕西的广大网友们,大家早上好!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祠,1850年前司马迁就是从这里起步,用生命书写了后来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今天,我们站在了母亲河黄河的岸边,在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注视之下,举行一场“父亲山”和“母亲河”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交流活动。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新丝路、新起点、新旅程”,谈到新丝路,大家都会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想到打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交通大要道的陕西人——张骞。说到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我又联想起一个陕西人,2013年,他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我想先请教一下欣淼兄,在21世纪我们的“新丝绸之路”意涵在哪里?

  郑欣淼:古代丝绸之路如今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它见证并促进着中国和欧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新丝路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内涵、方式以及其代表的精神。首先,从内涵上说,它从单一的商贸之路变成了一条经济带,而且还要逐步发展到区域间的大合作,这是造福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其次,新丝路要创建的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在古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就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造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最后,新丝路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它又增添了好多新的时代内容。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盛于汉和唐,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这是一个我们敢于向外传播中华文明,同时又能大胆吸收域外文明的重要时期,而新丝路又增加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等新的时代精神。

  主持人:掌声谢谢郑欣淼先生给我们的诠释,他刚才提到了新丝路当中的很多新,尤其强调了跟丝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我想请教在旅游方面的专家戴斌,从旅游角度来讲,您觉得它的新在哪里?

  戴斌:、军事以及贸易层面,而今天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更多的是我们广大的老百姓以及游客。经过35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发展新阶段。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选项,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预计今年将分别有40亿人次和1.25亿人次的境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候,这两个数据将分别达到60亿人次和2亿人次。如此规模的旅游市场将是“一带一路”现实的客源基础。与此同时,新丝路的战略构想及其所推动的航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也将有效提升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进入性和宣传推广工作。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我们需要从国家战略和旅游发展两个角度来把握新丝路带给我们的新机遇。

  主持人:谢谢戴斌老师。在我们寻找历史出发点的同时,难道我们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吗?错了,有一位嘉宾,他早就在起而行了。在去年夏天的时候,他就踏上了“丝路万里行”的采风之旅,在沿路的风光之中,很多的点点滴滴,深有体会。他就是坐我旁边的云儒兄,请问在踏上这条路的途中,有哪些是你想象不到的地方?

  肖云儒: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四热”。从霍尔果斯到意大利罗马,我用我的手机拍到了18张有丝路标记的图片,无论是博物点上的示意图、定点宾馆还是咖啡吧,丝路都热乎得很。

  其次,丝路上的人热情得很,因为有媒体参与,格鲁吉亚的总统、总理分别两次跟我们表达了他们想要通过媒体传达他们热盼加入丝绸之路的愿望。在意大利市政厅,罗马市市长欢迎我们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他们的前总统还发表了3分钟的视频讲话,说“从马可·波罗开始到现在,罗马与长安想沟通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行进过程中,有很多在中国留学、在中企工作的的当地人争相给我们当志愿者,为我们开车,送面包和盐、咖啡和茶,都让我们非常感动。

  再次,就是丝路的经济正在热销,在土耳其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这一段我们是坐火车去的,因为那里有我们中国援建的国外第一条高铁,已经通车了。我们还在希腊的比利埃夫斯港参加了欧洲第三大集装箱码头建成仪式,我们离开后不久,,从匈牙利直达地中海的铁路,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货物物流可以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爱琴海,这个战略意义是非常大的。

  最后,丝路上的文化正在形成热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679个,丝绸之路沿线占了1/3,目前,丝路旅游正在掀起热潮,由于路程相距遥远,许多旅游线路一开始就是高端的、订单式的,我对丝路旅游非常有信心。

  主持人:掌声谢谢云儒大哥,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端的艺术交流、文学交流,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今天要特别请教蒋子龙先生,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有哪些心得跟观察?

  蒋子龙:“新丝路”是雄心万丈的战略构想,要实现这种构想,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国力强盛。中国有一种智慧,叫“温故知新”,千年丝路的诞生,离不开强大的西汉帝国与汉武帝。西汉时有一句名言,“犯强悍者,虽远必诛”。西汉的强大也离不开张骞、卫青、霍去病等军事天才。即使如此,由于西汉末年的国力衰弱,丝绸之路被中断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到了东汉,丝绸之路才得以重新打开。第二,商品发达,不是经济发达。商品与工业的发达是我们在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关键。第三,社会安稳。古丝路的经验告诉我们,战乱、内乱会造成丝路中断,所以各个国家安稳、和平,才能保障丝路畅通。

  主持人:谢谢子龙大哥,寓意深远啊。其实在这新丝路当中,不仅强调的是国运方面的新机遇,同时强调的是新国民要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支持。接下来,我想请大可兄从史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看待新丝路?

  张大可:司马迁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在2000多年前,他就写出了上启黄帝,下启汉武,贯通历史3000年的中国通史《史记》。由于有司马迁这样的历史学家,他才能发现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历史意义,并把张骞所了解的西方世界纳入中国历史,写了《大宛列传》,为我们今天重启新丝绸之路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张骞通西域没有带军队,他不是去占领和掠夺,他是和平使者,带去的是丝绸,带去的是金币和货物,所以,他开启的是东西文化交流,因此张骞深受西域人民的爱戴,其回国后被封为博望侯。今天,我们重启新丝路,第一,要发扬司马迁和张骞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做好这篇大文章。第二,我们更要发扬司马迁和张骞不畏艰苦的坚韧毅力,这样才能面对我们重启新丝路可能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我们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主持人:好,掌声谢谢张先生。他刚才特别说了一句话,张骞通西域用的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在台下,我就看到一位长辈,他应该是今天参与我们这场对话活动中年纪最大的长者,他就是中国“大墙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从维熙先生。从老,您今天这么近距离地走进韩城的司马迁祠有哪些感受?

  从维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感动,当我进入司马迁祠的时候,我的泪水几乎盈眶而出。陕西这个地方,从大秦时代讲,第一次统一了中国,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国家,而盛唐时代也在西安,这个地方我已经来了多次。但是这次到司马迁的陵墓还有祠堂来看,我的心里更是充满了感动。韩城躺着伟大史圣司马迁的亡魂,对于一切有文化、有良知,对于中国未来愿意付出全部努力,把文学当作飞鸟而不是当作风筝的文化人,司马迁都是我们应当遵循、叩拜的先祖。

  主持人:您的感动使我们这些晚辈更应该反省,您最想给在场的这些年轻人分享的是什么?

  从维熙:希望他们能够在人生的旅程中遇见任何困难时,都能拥有像司马迁被宫刑以后对待自己生命的那种精神。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们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笑对历史,笑对困难。

  主持人:迈进新起点的同时,请五位嘉宾用一分钟告诉我,新的丝路有了,过去那段历史总结我们也知道了,怎么样让新起点发挥他最大的作用,你们都有哪些新的思路?

  郑欣淼:陕西历史文化深厚,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把文化当做资源的时候,要全面看待我们的资源,要整体来认识陕西文化的深度,要将碎片化的点转化为点、线、面立体化发展。。

  蒋子龙:丝绸之路首先是文化之路,只有文化才能提升经济的品位,目前中国全社会都在进行文化复苏与文化回归,而“秦岭与黄河对话”这个主题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回归。在现今这样一个发掘文化的背景下,新丝路的前景具有文化成功的可能性。

  肖云儒:对陕西来说,第一,应该打造一个新丝路人才培训基地;第二,新丝路的提出为西部艺术、西部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第三,非物质遗产的联盟,文化的沟通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涵,在其基础上未来会为丝路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提供雄厚的先导力量。

  张大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历史大变的有韩信的汉中队、张骞的西域队以及诸葛亮的隆中队。,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队,是超过历史上的三大队的。要做好丝绸之路就要盘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文明,建立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戴斌: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是我国旅游发展进程中极具标志性的地方,特别是在入境旅游时期,以兵马俑、华山为代表的观光型产品极具竞争性。可是今天老百姓出去旅游要的是小而新,要的感觉就是“大白”。

  在大众旅游发展时代,观光需求仍然是基础,但是游客更加强调对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深度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每个季度都要开展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从游客对包括西安在内的60个样本城市的评价来看: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源和产品的竞争,走向生活环境的竞争。站在旅游发展的新起点,我们不能一味地吃“二老”的资源饭了,就是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资源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总是靠“二老”,会越来越跟不上趟儿的。得依靠资本、技术、人才和文化创意来驱动休闲度假时代的旅游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科技,面向未来。衷心祝愿我们陕西既要大又要小,既要老又要新。

  主持人:就像您讲的那样,我觉得陕西不怕老,老可以老而弥坚,如何老而弥坚,关键就在于新的思维、新的丝路。秦岭与黄河对话”其实是旅游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是旅游供给方式和市场需求的融合。我想,每一次对话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感受。那今年又是“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围绕“一路一带”建设,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启丝路旅游“新旅程”?首先我们有请旅游业专家戴斌先生来发表您的一些观点。

  戴斌:今年是丝绸之路旅游年,我想国家旅游局确定这个主题口号的时候,是想让更多的沿线国家的人民,沿着丝绸之路更加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来往。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10万亿美元的GDP而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出境旅游的高速增长,现在中国已经稳居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海外旅游支出国,旅游外交更加活跃。无论是双边和多边的平台搭建,是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都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与东盟各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与日本和韩国的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机制、与朝鲜和俄罗斯的图们江旅游特区,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旅游合作的务实推进,已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和机制基础。

  而在此过程中间,陕西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陕西旅游的发展如何让大和小相结合,如何让老和新相结合,是我们首先要破解的难题。

  我希望在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当中,陕西除了政府的主导以外,要多引入市场主体,让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运输等企业说话,用商业机制把大家联系起来,才会找到稳定的利益共同点。要充分发挥资本和科技的力量,让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主持人:谢谢戴院长,那么肖云儒老师,您是怎么来看待这次丝路新旅程的?

  肖云儒:丝绸之路是一条美丽且资源丰富的路,它有美丽的山川风光、风俗、饮食以及民间艺术。如何将这些美丽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转化为美丽产业、美丽经济是我们旅游业要深刻思考的一个命题。不要仅仅把美丽当作软资源,更要将其当作可转化资源、可增值资源、可盈利资源。此外,如果我们的旅游业能从陕西省走出去,辐射丝路,走向世界,这样我们的格局就更大了。

  主持人:旅游,其实就是对于地域和文化差异的一种体验和感受,接下来也想请问一下蒋老师您对如何开启新旅程有什么观点吗?

  蒋子龙:新旅程实际上契合了当今的社会现实,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旅游时代。人们在家里面是浮躁的,一旦出来心反而静下来了。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什么叫光阴?光阴就是百代过客,人的生命一诞生就是从旅行开始的,人人都在途中。我们现在许多作家都是行走作家,包括我本人,而行走作家的祖师爷就是司马迁。

  人要在行走当中寻找故事,故事造就人类,现代人是选择自己向往的东西,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欢乐。所以,让现代中国人在行走中有所收获,这应该是我们旅游系统的重任。此外,“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些唐诗一直都在成全着河西走廊的旅游,而这就要感谢文化,这也说明了旅游一定要以文化为灵魂。

  主持人:好的,也非常感谢蒋先生的观点。接下来我想请张大可老师,从史学方面谈谈您对新旅程的看法?

  张大可:我走了全国很多地方,我觉得韩城的韩塬平川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天我们从重启新丝路这个战略格局来看,我想提三个建议:

  抓住历史机遇,深化韩城景区建设,重新命名打造“中国国家史圣司马迁文史公园”,在韩塬这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浓缩司马迁《史记》中3000年历史的内容,同时纳入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内容,将其打造为旅游胜地以及历史爱国教育的基地。同时,在韩城设立高端的文化机构,建立司马迁博物馆、司马迁书院、司马迁研究院,创造条件建一所司马迁大学。

  6月22日是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日,我建议把这一天定为“丝绸之路旅行日”,作为丝路沿线国家盛大的节日,把司马迁的功绩和张骞出发日都放定在这一天,建议韩城建立一笔司马迁基金,用来打造文化产品,让司马迁和张骞享誉全世界,也让韩城变得家喻户晓。此外,6月22日以后,在韩城的司马迁研究院向全世界来颁发“东方诺贝尔大奖”,并将其命名为“司马迁文化奖”。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先生的建议,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全国文化保护景点能够积极地响应,也能够在推行新旅程开启过程中更多的让利于民,让更多的人去实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愿。郑先生曾主管过全国文化文物工作,之前一直是执掌着故宫博物院,您对新旅程的开启有什么建议?

  郑欣淼:在21世纪初的时候,故宫一年的游客就由五六百万增加到六七百万,到2009年的时候超过了1000万,到2012年的时候超过了1500万,还创造了单日游客18万的记录。游客的增加,说明我们整个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见证了旅游业确实是一个朝阳产业。与新旅程联系起来,我们古丝绸之路不单纯的是一个商贸之路,它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所以新丝路新旅程的建设,我们应该加大环境的硬投入,加大文化的交流、人文的交流。

  旅游业本身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这是人本质的需要。我们今天开启的新旅程不仅是一个经济带的建设,同时也是我们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我们丝绸文化之路的交流,我想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这个新旅程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我想最后的时间,5位嘉宾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发言。

  肖云儒:中国和陕西在新丝路上华丽转身,陕西的旅游在新丝路上走向深度的国际化,黄河与秦岭的对话在新丝路上转型升级。

  张大可:重启新丝路是我们中华文明又一次能够惠及中国和世界人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旅游大省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来开启新丝路的旅游活动,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前景。

  郑欣淼:丝绸之路是遗产,也是生命的鲜活体。它是古老的也是时新的,它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圈,新丝路,新希望。

  蒋子龙:人不可无梦,梦是现实的一部分。

  戴斌:让丝路沿线各国人民都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旅游过程中来是丝路沿线各国的责任。文明旅游、健康生活是我们主题日口号,也是我们倡导的一种旅游理念,最后祝陕西旅游继续引领丝路新时代。

  主持人:非常感谢台上的5位文化学者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我非常幸运在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来到韩城的同时,就上了第一堂免费的、非常棒的中华文化历史的文化大课。最后,我要提出新旅人的概念,没有新旅人的加入,就没有新丝路、没有新起点、没有新旅程。什么是新旅人?新旅人不用担心自己的年岁,不用担心我们的陕西文化有多老多旧,新旅人总是以新的创意、新的视野,带着历史的厚度去捕捉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新旅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他用他们的双脚踏上新丝路的旅程,并将精彩分享给所有的人,祝福陕西,谢谢!

  整理/晁瑞王静茹图/李方园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