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重庆游记 >2016中国“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大会

2016中国“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大会

2021-06-10 19:27:48 来源:第一旅游网
   

□记者王洋

  4月28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旅游报社和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重庆举行。

  大会以“大跨界、大融合,引领创新发展新时代”为主题,邀请国内文化遗产、旅游、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专家、50名2015年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代表等共聚一堂,探讨文化旅游如何跨界、融合发展。

  文化遗产开发忌过度

  文化遗产游,顾名思义是建立在文化遗产地基础上的旅游。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密不可分,许多文化遗产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那么,在发展文化遗产游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呢?上海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认为:“旅游业对遗产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游客对遗产的过度消费,会影响遗产的保护。”在杜晓帆看来,发展旅游业,对社会、当地群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影响。如果人的技艺、需求,不能变成产品、有相应的价格,对文化形态冲击很大。例如,维护哈尼梯田的原生态美景需要大量的劳动,我们如果不付给劳动者相应的报酬,这种美景就很难保护。“当地人如果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不改善,一切开发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是对他们生活的掠夺。”杜晓帆认为,要不断提升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交流和旅游道德,他建议,“开发旅游区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关注资源,自然资源、人造资源,而忘记了旅游业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服务。”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刘传铭提出,对宝贵的、不可代替的资源进行开发时,要讲美学,注重空间关系。

  注入互联网思维模式

  国务院参事车书剑认为,将文化遗产变成旅游资源或产品,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盈利的。“很多地方的开发很原始,仅仅搞些基础设施配套,并没有考虑发展方向。”他认为,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的盈利模式值得业界思考和借鉴。“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他们是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世界之窗每年投入巨资更新演出。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在车书剑看来,文化遗产要开发,而且要与“互联网+”融合,这样市场才会广阔。

  去年,刘传铭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旅行,那次旅行让他很受启发。“我们旅游业界最反感、最不文明的当属‘到此一游’的留名,但是,我们是否也能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一下游客到一个地方游览后想要分享的迫切心?”刘传铭介绍,圣母百花大教堂在使文物保护和游客的欲望达成满足之间就找到了平衡,它的做法是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鼓励游客留下印记,把所思所想保留下来,甚至对上面的留言进行评选,充分调动了游客的积极性和热情。

  莫高窟的预约试验

  我国的文化遗产游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有不少成功案例,甘肃敦煌莫高窟的预约试验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李红介绍,莫高窟从1979年开放至今,客流量逐年增加,2007年是40万人次,2012年突破80万人次,2015年突破115万人次,今年预计超过150万人次。莫高窟洞窟珍贵、脆弱,如此大规模的客流量给日益脆弱的遗产带来潜在的威胁。为此,敦煌研究院确立了“保护、研究、弘扬”六字方针,并明确“保护是当务之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莫高窟实施全方位的综合保护,最大限度缓解开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敦煌的洞窟空间有限,旺季(7月至9月)游客相对集中,致使洞窟内二氧化碳超标,温湿度升高。为了保护洞窟,敦煌研究院轮流开放洞窟,并在开放的洞窟里安装指标检测仪器,并形成8条参观线路,最大限度地保护洞窟环境。

  莫高窟新落成的数字展示中心在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借助数字展示中心的调控功能还将有助于平衡旅游旺季时莫高窟游客流量分布,有效提高莫高窟游客的承载能力,缓解洞窟里面的人流压力。”李红说。数字展示中心落成后,莫高窟开始推行参观新模式,其将参观分解为“前段”和“后段”,全程需要三个小时参观时间。“前段”集中在数字展示中心,通过球幕电影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了解著名洞窟的情况以及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了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的重复劳动,“后段”则驱车前往洞窟实地参观,有了前期的知识普及,后期的参观变得更加顺利。

  “通过这种参观模式,既可以缓解洞窟压力,减少游客参观给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威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满足多种参观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参观体验品质;同时,通过压缩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可以有效提升莫高窟游客接待量。”李红说,“我们全程可以监控游客流量和去向,对于统筹协调游览活动起到很大作用。”

  莫高窟还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全员实名预约制,实行总量控制。李红介绍说,“实际上,我们的预约制始于2005年,早期推广预约比较容易,因为那时候旅行团、散客的比例是8比2。现在,翻了个儿,增加了工作难度。令我们欣慰的是,游客已经慢慢接受这种模式,并且配合度越来越高,大家逐渐认识到,预约制让游客有更舒适的游览体验。”

  如何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中找到一种平衡,敦煌莫高窟的探索卓有成效。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