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山西 >晋中 >平遥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景区评级: 暂无评级
  • 景点介绍
  • 乔家大院
    一部名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让那座深宅大院和高高挂起来的大红灯笼都深深刻在了不少人的脑海里。乔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最突出的特点是房屋结构大方美观,建筑古朴精致。大院原本是当地一富商的私宅,始建于清代,占地8724.8㎡,共分6个大院。四周外墙高达10m多,厚达1m,从高空俯瞰,大院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在大院的顶楼上,悬挂着一块“福种琅缳”匾额,这是当年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所赠。像这样有来头的匾额,乔家还有两块,一块是李鸿章亲笔题写的“仁周义博”,另一块是傅山亲书的“丹枫阁”。大门对面的砖雕影壁上,还有100个不同样式的“寿”字组成的一幅“一寿变百寿”图,字体古拙遒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 景点印象
    • 一大朵小胖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乔家大院     山西平遥附近的大院很多,除了乔家之外还有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听说从空中俯瞰,王家大院是个“王”字,曹家大院是个“寿”字,而乔家大院是个“囍”字。说实话,这些大院中,王家大院是民间第一院,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其名望、价值应该远远超出乔家大院,但对我来说乔家的吸引力则更大一些。 第一次听说乔家大院是看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来就是陈建斌、蒋勤勤演的《乔家大院》了。我很喜欢陈建斌,很有味道的中年男人,虽然没看过这部剧,但有几个在院子里的镜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我选择去乔家大院而不是看王家大院的主要原因。不过小长假期间走哪儿都是人,估计平常来的话感觉应该更好。推荐大家请个导游,可以听听乔家发家史和一些晋商文化理念神马的…   乔家大院本名“在中堂”,是四合院式的深宅子,乔家大院是后人给加的名字。乔氏一家共富庶了五代,这段晋商故事都写在了这些砖墙红瓦之中。
    • 那时的月亮 图标 图标 图标

      实话说,乔家大院真心小,人真心多,我是真心不感冒。如果你没看过那部电视剧(我就没看过),如果你不了解这家的历史,还是不建议去了。
    • 琳琳范的地盘 图标 图标 图标

      《乔家大院》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在此取景拍摄。红灯笼必然是随处可见的标志物。”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不虚此名。院落内的房间里,基本都是展室,展示着乔家起家,兴盛,衰落的过程及原因。也展示着当时的物件,有乔家流传下来的,也有从民间搜集的。还展示有农具,算盘博物馆,和与农作物相关的四季的介绍……可以说是民宅,或许也可以说是知识普及馆。参观的游客很多,大院内没有固定的游览线路,而且房门的宽度只有两人宽,所以一路走来就是人挨人,人挤人。我们草草的结束了参观,只想快速逃离这个纷扰之地。
    • sunhyuk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全景区真的好大啊,每个房间都一一看过的话,逛完乔家大院真要两个多小时,甚至半天。
    • 安静的疯子 图标 图标 图标

      到达了乔家大院,如此晴朗的天气,给旅游也带来了好心情。学生票半价只需29元,进去之后,一片乌压压的人群
    • 铛铛铛儿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乔家重内部(房间内更复古)。推荐大家聘请内导,因为有太多的民俗内容光靠自己看是看不懂的,而且内导非常负责,讲解不错,价格实惠。大院大约3个小时可游览完毕。
    • 璐璐生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说实话,乔家大院真的比不上王家大院,毕竟当年商不如官,远不如王家大院恢宏,不过文化传统却是另有风味! 令人惊喜的是,山西素来缺水,乔家却在花园里修建了只有南方才能见到的小桥流水,只能说富可敌国!
    • 行走一生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乔家大院很精致,但却很小,至少比我想像的要小很多,它的规模跟王家大院没法比,夸张点就是故宫比四合院。   乔家大院怕发生火灾,大院里根本就没有通电的灯笼,一到晚上,连点亮光都没有。
    • 达达达达芬奇 图标 图标 图标 图标

      起初,乔家大院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部电视剧。再后来,每次路过北京站的时候都有一块大广告牌子,皇宫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也有着民间故宫的美誉。说实话,乔家真是挺有钱的。这么大个院子,也是家大业大。不过当时能盖出这样的院子,也真是挺牛逼的了。以至于后来好多电视剧、电影也就都在这儿来取景拍摄。
    • joe3007 图标 图标 图标

      乔家大院仔细逛下来的话得小半天吧 真正的乔家大院不大,就5个大院还有一个花园,据说是因为日本侵华,最后一个大院没来得及修,后来政府就给改成花园了,但是现在整个的乔家大院有建了很大面积的仿古建筑,都是后修的,没啥历史价值,还有就是逛乔家大院一定不能跟团,因为人太多,我和宋总都是先蹭个导游听个大概,然后等旅游团走了,在细细的品味,只有在人少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自由自己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才能真正感受到流年的痕迹。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