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安徽游记 >2007年安徽省旅游业质量情况总结报告

2007年安徽省旅游业质量情况总结报告

2022-12-16 21:45:58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质量提升”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促进我省旅游业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2007年,我省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产业素质为重点,以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为支撑,全面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旅游消费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综合功能转变。一年来,全省旅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全省旅发大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战略部署,狠抓贯彻落实,旅游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795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7.51%,全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75.99亿元,同比增长了39.96%。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84%,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

   现将2007年我省旅游业质量状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政府主导,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步伐。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增加了省旅游发展资金2300万。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就旅游发展开展调研或作出批示、亲自出席重要旅游活动,省人大、省政协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多次组织调研考察和提出提案议案、建议意见。各市普遍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或旅游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旅游工作,8个市和22个县(市、区)已经出台了旅游发展政策,8个市的党政主要领导还亲自率团开展赴外考察学习或区内集体调研。黄山市组织旅游发展观摩会,把党政主导旅游推向新高潮。旅游经济发展绩效考核列入我省“861”考核体系。黄山、池州、宣城、巢湖、六安等市旅游考核进入了政府考核体系。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指导与推动下,文化、农业、林业等部门联手旅游部门,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围绕发展旅游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与电信、银联公司合作,推进旅游企业“数字化”建设,提升银联卡服务水平,借企业平台扩大我省旅游宣传;与体育部门和移动公司已经达成共识,正在推进;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涉旅职能,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旅游,形成了百业扶旅的生动局面。 
      (二)突出组织宣传,营造质量兴旅良好氛围。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局管理处、质监所、综合处、市场处、计财处、人教处、监察室、综治办、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理处。二是筹建“安徽旅游诚信”二级子网,充分发挥安徽旅游资讯网和社会媒体的作用,表彰诚信旅游企业及个人,对涉嫌“零负团费”、虚假旅游广告经营的违犯违规企业进行暴光,开展“零投诉旅行社”、“旅游诚信单位(个人)”创建活动。三深入开展了“诚信旅游”宣传活动。以“旅游诚信网”为平台,以《安徽省旅行社诚信等级划分和评分标准(施行)》为依据,在评选“旅游质量信得过旅行社”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旅游诚信单位(个人)”系列工程。
       (三)突出综合创建,推进旅游产业素质提升。
创建工作是延伸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产业素质的有效手段。2007年,我省旅游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一是加大优秀(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力度,支持和推动黄山开发国际化的旅游精品、建立国际化的营销网络,引进国际化的服务理念,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支持和推动合肥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着眼打造“泛巢湖”国内旅游目的地,在加快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研发上给予支持和推动,在加强合肥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和联合上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开展黄山“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及淮北、宣城、淮南、宁国等“中国旅游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指导这些城市对照标准补缺补差,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完善创建组织机构,出台创建工作计划。二是部署制定了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通过开展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农业示范点和“农家乐”创建活动,推进了县域旅游发展。黟县成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累计创建了4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省级旅游经济强县、21个创建旅游强县工作先进县、21个最佳旅游乡镇、50个优秀旅游乡镇、53个旅游乡镇和124家省级“农家乐”示范点。三是继续开展了旅游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工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的创建评定工作。黄山、九华山顺利实现5A景区创建,天柱山等景区为创国际化旅游区,正全力以赴开展5A景区创建。全省新增旅游景区91家,其中新增4A旅游景区13家,使我省旅游景区总量达到208家,其中4A以上旅游景区44家,双双跃居中部地区前列;国家工农业示范点新增28家,总量达到67家;黄山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开放,黄山风景区新索道正式建成营运,九华山新索道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日益完善的接待和配套设施,大大提高了我省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还有相当一批景区按照A级景区标准,加大软硬件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我省旅游区(点)中新的名牌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实力不断增强,对境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日益见涨。四是大力实施了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提升工程,2007年全省星级饭店总量达到403家,新增星级饭店45家,实现四星旅游饭店到市的全覆盖;旅行社发展到706家,其中新增64家。旅游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全省旅游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旅游业态的进一步提升,旅游要素的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进一步转型,旅游品牌的进一步形成,推进我省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突出项目建设,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07年,围绕提升“861”计划,各地狠抓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全省在建旅游项目556个,总投资额为754.6亿元,是“十五”时间的五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6个,投资额679亿元。华强旅游城一期、欢乐方特世界横空出世,成为我省的旅游“月亮工程”,成为华东唯一、中国仅有的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香泉、汤泉、平天湖、白鹭岛等一批具有牵动性的温泉、休闲度假大项目部分建成营业。这些项目的建设,优化了我省旅游产品结构,促进了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升级转型,提升了我省旅游产品竞争力。 
    (五)突出市场整顿,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为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2007年,我局以建设“诚信、和谐”旅游长效机制为重点,不断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全力打造了安徽旅游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了旅游质监机构建设,协助国家旅游局在黄山成功召开了全国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并通过加强旅游质监队伍的培训,推进了旅游质监队伍的廉洁务实、运转高效、反应迅速、协调有序。二是坚持以“旅行社提高年”为突破口,狠抓旅游市场的规范经营和治理整顿,省市旅游部门集中开展打击“零负团费”、恶性削价竞争、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和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取消7家星级饭店,注销4家旅行社经营资格。制定出台了游客随团旅游指引、出境旅游合同和对旅游企业及负责人实施函询和诫勉谈话暂行办法等新制度,较好地预防了“常见病”、“多发病”和“打擦边球”等问题,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诉案件进一步减少,游客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的监督、指导,组建全省旅游企业质监管理队伍,强化旅游企业质监员队伍的组建和动态管理,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投诉的处理时效。
     (六)突出标准制定,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质量。
      标准化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优质服务的重要内涵。2007年,我省旅游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本着立足现实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全面性、突出指导性、着眼目的性的原则,启动了一系列标准的酝酿、制定和修订工作。一是与省质量监督管理局沟通,争取支持,就出台旅游服务地方标准进行协商。二是与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启动了《安徽省旅游村星级评定标准及其推广研究》的联合编制工作。三是按照“旅行社提高年”计划,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四是制定《安徽省旅行社诚信等级划分和评分标准(试行)》,并在全省旅行社范围内推广。五是在原有相关创建标准基础上,制定“农家乐”等级评定标准、修改安徽省旅游强县创建标准。
     (七)突出安全治理,夯实旅游健康发展基础。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2007年,我局坚持把安全工作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一是对各市旅游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初步掌握了各市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及景区、饭店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情况;二是建立了全省旅游安全管理队伍和全省假日旅游管理队伍,各市分别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保证了旅游安全和假日旅游工作运转渠道畅通。,先后转发了国家局做好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地市下发了对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的紧急通知等。四是对各市假日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并赴蚌埠、芜湖两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掌握了假日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要求,促进假日旅游良性发展。五是进一步理顺假日旅游协调机制,三个黄金周期间开展了旅游景区、景点以及旅游设施、设备的联合大检查。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