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四川游记 >近20万游客涌入绵阳雎水古镇“踩桥”等祈福活动

近20万游客涌入绵阳雎水古镇“踩桥”等祈福活动

2022-11-26 12:47:47 来源:四川省旅游信息中心
   

  19日,是今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就是传统的“春日”。在一年一度的“春日”到来时,近20万人前往安县雎水镇太平桥,开展“踩桥”、丢药钱、拜干爹、绑红绳、拜狮子等祈福活动,度过了一个盛大而热闹的传统民俗节日。

  川内外游客涌入雎水古镇“踩桥”

  今年的“踩桥”民俗节从3月19日凌晨开始,为此,记者于18日下午6时赶到安县雎水镇。漫步热闹的小镇,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停满了汽车,一看车牌,除了绵阳本地的车辆外,成都、广汉、德阳牌照的汽车也不少。成群结队的人们,兴高采烈地流连在雎水古镇上,或拍照、或购买旅游工艺品……走遍全镇,得知大小饭店,宾馆,甚至连街上居民家里都已客满。原来早从3月17日起,就有来自成都、德阳甚至深圳、香港的人们,到此参加“春社”踩桥祈福。

  夜幕降临,雎水镇太平桥两岸的大道小径上,手持火把、手电筒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朝太平古拱桥涌来。从18日深夜开始,数万群众先后踏上了太平桥,来回走了三趟,祈求着来年的平安健康与快乐如意。

  数千游客点亮了手中的花儿河灯,放进雎水河里,这些河灯满载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顺水东去。

  当晚8时,雎水镇小学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踩桥》,该片于去年拍摄,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根据安县青年作家安昌河的小说《租妻七十二小时》改编。数千人观看了电影,了解到了踩桥习俗的由来。原来,安县雎水镇一年一度的“踩桥会”,是民间自发兴起的民俗活动。在两百多年前的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雎水太平桥落成。修建时的一些巧合,使太平桥附会了一些驱邪除病的传说,并代代相传。近年来,来参加踩桥活动的游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川西北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有关部门筑“人墙”;保“踩桥”安全

  19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来到雎水镇时,见老百姓扶老携幼,三五成群,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  驾摩托车、或坐三轮车,潮水般地通过秀雎路,往太平桥涌去。许多人手里还拎着凉菜、卤肉等熟食及白酒和啤酒,他们告诉记者,如果能给自己的孩子拜到干爹,两家人就会在雎水河滩席地而坐,拿出食品互相招待,以示庆贺。

  沿路道上,设置了许多安全哨卡,警察们忙着维持秩序,开始分时分段地放游客通行。据雎水镇武装部张福茂介绍,为保证“踩桥”安全,200余名民警,30余名武警战士,40多名治安积极分子,于3月18日下午5时全部到岗。从3月18日晚7时开始,太平桥上就有50名民警、60名乡镇干部参与通宵执勤。确保了此次活动的安全。

  系红绳拜干爹;非物质文化遗产待创新

  19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好不容易被人潮挤到了太平桥头,传入耳朵里的是鞭炮声、唱道琴声以及人的喧闹声。放眼望去,雎水河对岸的卧佛寺香烟缭绕,人山人海,就连两岸河坝也站满了人。

  来自安县迎新乡铜锣村的龚大娘迎上前来,给记者的左手臂上系上红绳,祝福我们平安健康。

       在桥边,看见不少游客朝桥下的雎水河扔钱扔物。一男子在妻子的督促下扔下了2元6角人民币。据说,这样可以改掉丈夫一些吃喝赌博的“二流子”习气。来自安县塔水镇农村的周婆婆和她两岁的小孙子,准备给小孙子找一个干爹,遗憾的是,并没有如愿。

  为了保护雎水春社踩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下午,安县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来自省市县的有关专家提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更要创新。安县文化馆馆长刘佑新建议,建立“拜干爹”信息库,收集一些想认干儿干女的人和一些想给儿女拜干爹的信息,不让前来踩桥的人留下遗憾。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