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记 >北京游记 >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改革创新

2021-06-05 01:00:48 来源:第一旅游网
   

  ♦ 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改革创新

  □中国旅游报 记者沈仲亮

  近年来,随着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好、在国家外交战略层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业从自循环向开放融合转变,“旅游+”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所言,“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顺势而动水到渠成

,随着旅游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综合功能和渗透力、引领力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从利用相关资源的“+旅游”时代,跨越到以旅游为主导引领的“旅游+”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已经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旅游在要素配置中的催化、孵化、放大、集成作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放大和整合作用,为相关领域发展对接强劲的市场需求,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业务、新模式,构建新的发展生态。

  2015年9月19日至20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的2015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快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国家旅游局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互联网企业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会议形成了《促进“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常州共识》。

  途牛CEO于敦德表示,在经济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旅游和“旅游+”的新业态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重视线上线下的融合能力,合作共赢的意识也在增强,通过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旅游+”应中国的时代机遇而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完成工业化,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质量受到空前重视,城市竞争力逐步转向产业结构腾笼换鸟领域。在此宏观政策背景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逐步走到新四化的排头兵行列。“旅游+”,充分契合了这一时代发展要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张苗荧认为,进入21世纪,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边界模糊、彼此交融,形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近年来,党和国家的政策频频将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表述。在此基础上,“旅游+”构思了一个旅游业与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的宏伟蓝图。

  就国家宏观政策而言,,首次提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也对跨产业融合提出了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投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比去年扩大10个百分点,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未来3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并将带动15万亿元以上的综合投资。

  吴必虎分析,旅游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能够很好地解决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就地就业问题,会成为地方第三产业发展的引擎,逐步扭转二产比重过高的现状,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向着更健康、更优化的方向不断演进。目的地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旅游+”的跨部门融合作用,力推多规合一,打造全域旅游。没有“旅游+”,就很难实现全域旅游。

  2015年旅游业的成绩单给“旅游+”更增添了底气。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开放格局兼容并蓄

  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分析,旅游本身是一种“兴趣”性活动,人的兴趣所至,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而人的兴趣是多样、动态、无边界的,这就使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任何能够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旅游需求的事物和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的资源。除传统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业态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教育”“旅游+社区”等等,都能够相应地产生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水利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教育旅游、修学或研修旅游、社区旅游等产品,并能够进一步衍生、细分出工业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创意农业旅游、森林观光旅游、森林休闲旅游、森林度假旅游等等。

  据了解,山东泰安以前仅仅依靠泰山的观光旅游,近年来,通过“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和农业旅游、“旅游+演艺”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旅游+影视”大力发展主题旅游、“旅游+温泉”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旅游+工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等等,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到2014年,泰安旅游业财政性收入达到73.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9.2%,其中旅游业直接财税收入39.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2%。旅游业已经实实在在成为当地社会经济体系中规模最大的、财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

  近年来,旅游业的开放性、融合性的特点正越来越突出。“旅游+”正在战略层面、重点行业、热点领域3个维度上大力推进。

  以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为例,中信建投证券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仅占旅游行业总规模的5%(发达国家25%),为1700亿元,其中国内市场占比45%,若未来体育旅游占比达到25%,旅游产业总值达到4万亿元,则未来我国体育旅游的规模可达1万亿元。

  据了解,凯撒旅游、众信旅游、阿里旅行、途牛网等都已经深度介入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

  近日,同程旅游投资控股的子公司——同程旅拍正式宣布成立,它将旅游与婚拍结合起来。4月1日至4月26日期间,已收到国内近200单、海外近60单的确认订单。目前,同程旅拍已经上线全球15个热门旅拍目的地的线路产品,得到用户青睐和追捧。

  “几年前,旅游行业和婚拍行业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但我们在寻找一种可能性,即未来在线旅游行业可以用数据服务的分析和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去改变婚拍行业。”同程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种跨界思维,同程旅拍将旅行拍摄服务作为其核心业务。

  迎接机遇面向未来

  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好更快的黄金期。国际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则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

  石培华认为,我们需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新使命。实际上,“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存在,“旅游+”正在充分利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而不断拓展丰富。社会越发展,“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就越丰富。“旅游+”有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不断拓展丰富,“旅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旅游+”已不是一个停留在字面上的概念,“旅游+”正在汇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对于未来从产业层面推进“旅游+”,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华成钢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旅游+新技术”。旅游企业可尝试与科技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主动接受、学习先进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化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创新旅游企业新时期的营销、服务、管理能力,如两微一端的社交媒体运作、无纸化景区导览、VR景物还原、纪念品3D打印等。二是“旅游+新模式”。探索旅游新业态与具有时代特色的商业模式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投融资模式、服务家庭游的分享经济旅居模式等。

  事实上,地方政府对于推进“旅游+”热情颇高。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樊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三亚将创新推进“旅游+X”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深度开发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和旅游线路,不断提升三亚旅游的竞争力和创富能力。以旅游业为核心,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X”为主要模式,在传统“旅游+房地产”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产业”“旅游+高端商贸”“旅游+高端商务”“旅游+海洋经济”“旅游+现代农业”“旅游+体育+竞猜型体育彩票+慈善”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业态和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品质。

  在推进“旅游+”的过程中,三亚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提升等方面也抓住机遇,谋求突破。三亚对三亚湾路、新风街等重要道路沿线建筑进行夜景灯光改造,推动“海上巴士”投入试运营,加快西线旅游铁路动工,新开通和调整了35条公交线路,新投放了500辆出租车,并引进了滴滴打车、神州专车等服务项目。

  对于未来推进“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王德刚表示,做好“旅游+”任重道远,就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几乎涉及社会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如何推动“旅游+”、落实“旅游+”、做好“旅游+”,需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协调和整体推进,建立整体规划、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让“旅游+”真正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吴必虎则认为,“旅游+”涉及多部门、多行业,一部旅游法仅仅解决了其中最为基础的立法支持和旅游行政授权。但多年来部门利益主导下形成的法规体系显然难以满足“旅游+”的制度要求,与旅游业健康发展要求不符,过时的法规比比皆是,需要协调各方利益,积极完善涉旅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八度伴旅网